首页 > 育儿新闻 > 什么样的教育,会让孩子变成“巨婴”?
什么样的教育,会让孩子变成“巨婴”?
查看次数:112 次 发布日期:2022-11-21 来源:教育思享

每个家长都知道,督促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固然重要,但是从小帮助孩子培养生活技能,则更为重要。

但还是有些孩子在父母的错误引导下,不但缺乏自理能力,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家务活都不会干。

比如曾经有一位贵州老师,在回收当天的早餐盒时,发现全班45个学生吃完早餐,竟然还剩下了39个鸡蛋。

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鸡蛋的相关常识,多吃鸡蛋,补充身体各种必需的营养和能量,这位老师特地把孩子们剩下的鸡蛋重新收集起来,然后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了一节营养卫生课。

可是等到快下课了,给孩子们发鸡蛋的时候,他才恍然大悟:

原来这些孩子没有吃鸡蛋,不是不爱吃,也不是肚子不饿,而是不会剥鸡蛋!

那么,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,造成了这些孩子不但动手能力缺乏,甚至连鸡蛋也不会剥的呢?

首先,父母不应“包办”孩子的一切。

现在的小孩子,从小就被父母和老人的宠溺娇惯围绕着,吃的玩的从来不缺,想看什么书,想学什么爱好,父母和家人更是举双手赞成。

平日里,大人们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,吃饭的时候,父母赶紧给盛好饭、夹好菜,生怕要是不操心,孩子的这顿饭就会少吃几口;出门的时候,父母和老人都是抢着给孩子穿衣服,套脖子、钻袖子,有些孩子如果是大人不在家,甚至连毛衣和棉服都不会穿。

可想而知,在这样的“包办式教育”下,许多孩子别说是自理能力了,就是连系鞋带和剥鸡蛋都不会。

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,当然会很容易变成“巨婴”。

其次,父母要适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。

许多家长都害怕,自己的“宝贝蛋”会在做家务活时受伤跌倒,或是搞得一团糟。

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,如果你永远都不让他尝试和挑战,那么即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孩子也可能过了许多年依然学不会。

所以在陪伴和引导孩子的过程中,作为父母的我们,一定要特别沉着耐心,在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的情况下,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和言行,不要动辄就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而大发脾气。

那么孩子在新的尝试中感受不到获得和愉悦,却只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抱怨和怒火,自然也就会在以后的学业生活中,更加不愿意踏出脚步去实践和体验。

到了最后,自然也会容易成为“巨婴”。

最后,要教会孩子相应年龄理应掌握的技能。

确切地说:

对于2-3岁的孩子,主要是训练吃饭、洗手和刷牙,还有自己上厕所;

对于3-4岁的孩子,要教会他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,还要掌握一些简单衣物的清洗技巧;

对于5-6岁的孩子,父母可以放心让他们实践一些像扫地、浇花和拖地这样的家务活;

对于7-8岁的孩子,已经开始上小学,那么就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出行、沟通和安全的常识。

可见,只要抓住这些孩子求知欲强、学东西快的关键期,让孩子及时学会各项家务活和生存技能,并不是一件难事。

重要的是,父母要提供相应的必要条件。

比如在孩子上小学以后,要给孩子准备单独的书桌、书柜和单人床,让孩子有机会培养和实践平时整理东西的习惯。

平时也要经常和反复地给孩子叮嘱,“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”,不要过度依赖父母和他人,避免给别人添麻烦。

孩子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,培养起来了自理意识,那么在看到书桌凌乱或是家里卫生没搞好的时候,就会自律自觉地主动帮父母打扫,就算是碰到了困难和疑惑,也会主动向父母提出问题了。

总之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要从日常生活和细枝末节处培养,在什么年龄段,就要抓住时机培养什么年龄段应该学会的技能,而不是等到孩子在学校里连个鸡蛋都不会剥的时候,才想起来过去这些年,没有给孩子好好培养自理能力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
况且很多生活能力,本质上还是一种做事的习惯。并不是说,父母今天给孩子教会了,不管过多少年,孩子都会记忆犹新。

实际上哪怕是像整理书桌、拖地扫地和清洗衣物这些简单的家务活,如果没有父母旷日持久地督促和鼓励,没有孩子持之以恒地坚持和践行,有些孩子还真的学不会,甚至在成年以后,也会逐渐变成一个“巨婴”。

到了那个时候,可就后悔莫及了。

本文由 导航巴巴-分类目录-网站提交-网站收录-亿梦网络 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dh88.cn/details/1402.html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