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育儿新闻 > 看孩子走“弯路”,我却没有拦着!提高孩子的能力,得让TA去尝试
看孩子走“弯路”,我却没有拦着!提高孩子的能力,得让TA去尝试
查看次数:141 次 发布日期:2022-11-23 来源:妈咪Jane黄静洁

#家长百问百答#当孩子搞砸了一件事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下面这个视频,或许会带给你一些新的启发:孩子倒果汁洒了一桌子,妈妈竟一直看着孩子在倒↓

小女孩在倒果汁,洒满了整个桌子,妈妈并没有第一时间阻止;

她继续尝试,还是撒了出来;

可能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已经阻止孩子,或发火了,并带着情绪收拾残局;

小女孩还是被允许继续尝试,直到她成功倒满了杯子,多次尝试后,倒果汁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。

女孩成功后高兴的笑容很触动我,这件事让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:生活即教育。

今天的话题,将围绕如何做一个陪孩子走“弯路”的家长展开。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大量、主动、频繁地去试错的。真实的生活,是最好的培育孩子心理弹性的沃土。

1

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

而不是代替他

我去朋友家做客时,遇到过这样一件事。主人家孩子看到桌上的剪刀准备拿起,妈妈立刻大喊:“宝贝,赶紧把剪刀放下,太危险了,万一不小心剪到手就要疼了。”孩子立刻放下了剪刀,乖乖坐好。过了一会,孩子又跑去桌子上看看有啥东西,妈妈又在叮嘱说:“桌子上这杯水很烫,千万不要去碰。”

家长做的这些都很平常,在大多数家庭一定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。

家长可能是为了避免孩子不被剪刀伤到、不被热水烫到,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照顾得很细致。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在xx不能动,xx不要碰,那么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会失去很多自我发展和加强心理弹性的机会。

可以在孩子初识剪刀时,就告诉他“剪刀尖尖很危险,在移动时,要把尖尖合上握在手心里,递给他人时也是如此。” 也可以在大人的保护下,尝试去触碰一下热水,看看会不会被烫到,怎样的温度才是安全的……

爱护孩子的思路是对的,成长和干预还有一块重要的内容,那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探索,让孩子去走一走“弯路”。

我曾经还读到过跟开篇小女孩类似的一个故事,小男孩Tydus为妈妈准备烛光晚餐,爸爸记录下了全程:↓

男孩独自精心为妈妈准备烛光晚餐,他去商店自己选购了食物,摘了鲜花,精心摆盘……本来一切都很顺利,但是在准备饮料上遇到了困难。

第一次,他两杯一起拿,撒了一杯,回头看了一眼爸爸。第二次,因为之前没有擦干净,不仅自己滑倒了,而且两杯都一起撒了。他的爸爸没有大惊小怪,他也没有表现出沮丧不干了,而是爬了起来总结说:“我还得擦干净。”

最后他终于成功,和妈妈度过了愉快的时光。

这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自己家,试想一下,是否在男孩摔倒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忍不住上前扶起他,然后利索地拖干净地板,再帮助孩子倒好饮料。

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,而不是代替他去完成一些事。也允许孩子“浪费”一些时间,有时候“慢”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,而这一路上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惊喜。

2

“妈妈相信你可以”

这句话的魔力有多大

造物主赋予孩子们一项特别的能力,就是让他们在尝试中去体验错误带来的痛苦和失落,然后自我修正、完善,最后变得更强大、更优秀,这就是孩子发展良好判断力的渐进过程。

假如把错误比作黑黑长长的走廊,父母可以让孩子暂时留在这条走廊里,一边为孩子点上一盏温暖的灯,让那束灯的光芒始终温暖地朝孩子闪烁着,一边不动声色地观望,等待孩子走过黑暗,回到我们的身旁。

当走出走廊时,孩子可能有眼泪,也可能有伤痕,可能不言语,也可能会愤怒,但总会看到父母用最美好的微笑和最温暖的胸怀来迎接他,尽管他刚刚犯了错。记住,这时无须再讲太多道理,因为试错的过程里孩子已经接收到你想告诉他的那些话。

作为父母,我们能够给予的就是我们的时间、耐心和理解。

在我小儿子Sean很小的时候,有段时间他特别喜欢搭积木,我一到家,Sean就拉着我去看他用积木搭的“高楼”。

我很愿意他跟我分享这些,想看看他眼里的世界:“这幢楼好高呀,都要跟你差不多高了呢,你是怎么做到的呀?”

Sean开始一个劲地讲解,随后他又拿了一些剩余的积木,还想往上搭建。不过在准备放的时候,他有些退缩,怕好不容易搭建起的高楼倒了。

这时我鼓励他:“妈妈相信你可以的。”Sean试了一个,成功了,他又拿了一个过来,稍有犹豫,尝试后又成功了。

我继续鼓励他:“妈妈注意到,你在往上放的时候,会用另一手扶住摇晃的部分,这非常棒。”

之后Sean再往上放的时候,高楼倒了。我原以为他有可能会气馁,或是会哭闹,但是并没有,Sean又乐呵呵地重新搭起来,在新搭建起的高楼里,我又能看到新的创意。

我忽然发现了这孩子内心的力量变得强大了起来。我也意识到,持续给孩子鼓励,能让他更愿意挑战,也会让孩子不害怕失败,因为他知道“我能行,就算这次失败了,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”。

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认同,是会带着魔力的。“妈妈相信你可以的”这句话,只要你愿意告诉孩子,它或许就会成真。

3

父母对孩子信任度

决定了孩子的能力

一句鼓励的话、一个充满爱的吻,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去“试一试”的勇气,获得生活的体验,尝到成功的滋味。

大家可以先问一下自己,能不能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能无条件地先从孩子的立场出发,去看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,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?在日常生活里,能否练习放开孩子的手,让孩子自己去犯点儿错,再自己去收拾残局?

我在《父母的格局》一书第01章格局养育中,提到过一个信任清单,大家看看平时自己是否也能做到:装点傻、装点笨、装慢点。↓

① 我们装点儿傻。在学业上、生活里,只要孩子开始做一件新的事,我们可以让他先自己做一个计划,而不要立即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。

记得 2015 年的春假,我与大儿子Ian去做母子游,我把当地的旅途规划全部交给他来打理,结果很“惨”。某天他在地图上看到了一条直直的大街,直达我们要去的美术馆,于是便告诉我,顺着这条大道走下去很快就可以走到。结果我们走了半小时也没到,原来他只看到地图上直直的线条,而忽略了其所代表的距离和时间。这可苦了我这个膝盖不好的妈妈,但是我乐意陪他走到最后,因为我想让他知道,我信任他,愿意陪他一起去发现错在了哪里。

② 我们装点儿笨。在每天晚餐餐桌上,不要急于检查孩子一天的表现,点评学校的功课,我们可以笨笨地向他们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,告诉他们我们不太明白什么,让他们来为我们上上课。

我家孩子一般特别喜欢这么配合我,老大会给我讲年轻人的政治观,老二会给我讲音乐。这样的聊天是产生双向信任的催化剂,孩子信任父母了就会与父母谈心里话,当然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多,对他们的信任度也就越大。

③ 我们装慢点儿。父母把凡事都自己包揽起来,就标志着对孩子不放心。父母可以从慢一拍做起,慢慢地习惯给孩子多留点儿自主的空间。

虽然刚开始你会觉得效率很低,孩子还经常出错,然而一旦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安排事务,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日复一日的进步。这时你肯定会开心地说:原来我的孩子这么能干呀!我们装作没看见。有些事不是什么大事,虽然觉得不对,但我们可以先往边上放一放,不要急于纠正或说教。

在小学的最后两年,小儿子Sean坚定不移地只与一个女孩子交朋友,甚至他称她为“我的女朋友”。我并没有过多干预,因为我知道,这是孩子在探索友谊和社会交往的一个过程。一个夏令营结束后,Sean主动对我说,这个夏天他交了许多好朋友,回到学校后,他决定不只和一个同学玩了,要交更多新朋友。经过了这一程,我对小 Sean 的自我判断能力有了更多了解,对他的信任自然也就增强了。我们需要更新认知。教育其实就像是一个产品,具有更新迭代的特性。

我越来越坚定一个信念: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,决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。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,就如同相信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不是靠抗生素喂出来的。

只有我们对孩子有了信心,他们才会对我们也有信心。我们如此坚定地信任他们,他们才会以电话、明信片和手拉手等方式的“交谈”来回报我们的良苦用心,他们才会在我们的世界里多待一会儿,才会告诉我们心里话。

本文由 导航巴巴-分类目录-网站提交-网站收录-亿梦网络 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dh88.cn/details/1687.html
标签: